1992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刚开始时,大伙儿都挺高兴,觉得外汇储备是咱们口袋里的钱,多了是好事儿。但到2014年6月份外汇储备创下近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时,不少人又提出疑问:外汇储备过多,会不会变成负担?
一国外汇储备到底该有多少才合适?我国的外汇储备“家底”到底是厚还是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1992年初,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17亿美元,随后持续攀升,2014年6月份达到3.99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实际上起到了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正因为有大量外汇储备,我国才得以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外部冲击。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更有助于我国维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所需的良好外部条件。
对于外汇储备规模,一般教科书上的答案是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外储能够应付3个月至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短期外债的需要就够了。但现在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的体量和金融市场的规模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当下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更是与当时截然不同。
2014年三季度,随着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经济体流出,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下降。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分化影响,也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更多的是“藏汇于民”的一种体现。如果企业收入了外汇不卖并变成外汇存款持有,外汇储备就不会因此增加;如果企业购买了外汇以后不对外支付,而是存到银行,外汇储备也会下降,这就是“藏汇于民”的一种表现。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我国仍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规模远高于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日本和瑞士。正如潘功胜所说,“就我国而言,当前无论采用何种标准来衡量,我国外汇储备都是相当充裕的,能够满足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