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 马云
新零售在重新定义零售 新制造必将重新定义制造
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阿里巴巴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带来了题为《智慧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马云表示,新零售在重新定义零售,新制造必将重新定义制造。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要按需定制
“重庆举办智博会这样的峰会,我觉得是站在未来的角度,用未来的方法去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我觉得极具战略意义。刚才听了前面的发言,也深受启发,我本人不是很懂技术,但是我们都很尊重技术,每次参加这样的会,回去以后都有很多的思考,也有很多的受益。”马云说。
高峰会上,马云谈了对于智能制造的思考和看法。他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想象,未来30年智能技术将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改变教育、医疗,我们所有的生活都是离不开智能制造。
“未来不是我们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用好智能技术公司的天下。”马云认为,新零售以后最重要的是新制造,新零售在重新定义零售,新制造必将重新定义新的制造。
在马云看来,中国制造业真正走向智能化,必须要从B2C走向C2B,必须要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去实现按需定制。跟互联网、市场、智能制造结合起来,围绕着消费走,这是中国制造业改变的关键一步。
数据是新制造的关键要素
马云认为,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未来将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未来的制造业将是服务业,服务业也将是制造业,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而是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以前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应该以创造为中心。”马云说,机器人会取代流水线上的很多工作,但是服务业会产生新的大量的岗位,需要人来设计、体验、创新。所以,未来制造业的引擎不是制造业,而是现代服务业。新制造也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完美结合,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以后谁也离不开谁,未来90%的零售额将在互联网上,90%的制造业会在互联网上。
此外,马云认为新制造是新经济转型的新动力,智能技术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关键技术。在他看来,发展新制造应具备三项核心技术:智能制造、IT、区块链。“数据是新制造的关键要素,用好数据是智能技术的能力,是走向智能化不可逾越的关口。IOT和区块链技术正在推进互联网本身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IOT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OT,我认为是很多卖硬件或者卖软件的人找个理由卖得更好而已。”

要学会打逆风球 要准备好跑马拉松
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昨日在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带来题为《数智技术与智能创新》的主旨演讲,并带来一个“智能大礼”——腾讯计划将西南区域总部落户在重庆。
发扬数字工匠精神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数字技术和智能产业?马化腾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学会打逆风球。”马化腾说,在过去的20年,是全球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国互联网行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中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吸引了不少国际同行的关注。“打逆风球既希望我们稳住阵脚,顶住压力,把手中的每一个球打好,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发展轨道不松手。”马化腾说。
“第二,我们要做好跑马拉松的准备。”马化腾说,在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数字化的进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还需要发扬数字工匠精神,从外到内打磨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热衷于概念的炒作。也需要帮助更多的人跨过数字鸿沟,把数字产品和服务向下兼容,带动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分享数字红利。
“第三,不应该放弃我们在科技赛场上踢出世界球的梦想,我们如何让科学家得到真正的尊重,如何让科研人才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如何打通技术衔接的绿色通道,这些都是我最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马化腾说。
创新主体正在重庆迅速增加
在马化腾看来,重庆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但腾讯看到这里创新的主体正在迅速增加,各种创新要素也在集聚,一定能实现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目前,腾讯正在积极和重庆各行各业共同推动数字化进程,比如重庆的交运集团正在和腾讯一起探索如何让信息流跟随人流、物流一起跑起来,把空运、陆运、水运三个通道的物流信息打通,借助可视化的物流大数据随时调控各个通道的物流资源,帮助重庆物流行业降本增效,打造国际交通大通道。
高峰会上,马化腾还透露了一个信息,腾讯正在和重庆长安汽车进行车联网方面的探索,今年希望共同解决的一个痛点是,在汽车这个移动终端上实现人与各种车载服务的智能连接。这次智博会上,腾讯也带来了一个阶段性成果,观众可以在长安洲尚A800这款新车体验未来在驾驶过程中,以语音代替手动操作,连接微信、播放音乐、收听新闻、完成支付等,这里面不但需要打通腾讯海量数字数据的资源,而且还会运用到腾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另外,腾讯也在和重庆政府共建智能超算中心,希望借助数字技术,把汽车制造各环节的数字打通。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AI长得不应该像人 更不要模仿人脑原理
23日,在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发表了题为《智慧城市的AI新思维》的主旨演讲。
人工智能不是机器人长得像人
李彦宏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毕竟是一个新的事物,有很多具体的方向,大家的认知里还有不少误区或者是误解。
李彦宏表示,很多人一提到人工智能可能就会想到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这就是一个误解。“我们要解决的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李彦宏说。第二个误解是什么?李彦宏说,就是机器怎么像人一样思考,现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脑怎么工作。他认为,这条路也走不通。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学,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各种各样的算法,近些年的创新跟人脑的工作原理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在李彦宏看来,第三个误解就是人工智能“威胁论”。“这个我觉得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心。”李彦宏说。
他谈到,智能音箱今年卖得很火,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视频去逗这种智能音箱,这种插科打诨让大家觉得很有趣,但它真的理解你的意思吗?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你问它唐朝是怎么灭亡的,它能回答吗?“所以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是造出一个长着脑袋、有四肢的机器人,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当你跟机器说话的时候,它首先得明白你是什么意思,才能够按照你的意思为你提供服务。我们在不停向这个方向努力,但其实离理想状态还差得很远。”李彦宏说。
做自动驾驶可以首先改变交通
百度也在联合诸多车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对产业的发展,李彦宏怎么看?
在演讲中,李彦宏表示,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车除了技术上的挑战之外,产业本身也有自己的规律,做互联网的、做人工智能的,通常会觉得说原来的手机是一个功能键,把它变成电脑之后就改变了整个世界。但是人们换手机的频率大概是18个月一次,人们换一台车的频率是多少?一台车会在路上跑十几年,所以,即使你的技术到了,市场不会那么快。
不过,李彦宏表示,这并不是说可做的东西不多了,恰恰相反,要做的东西非常多,能够改变的东西非常多,首先就可以改变交通。“据美国统计,人们开车有30%的时间是用来找停车位的,中国有可能更长,我每天可能用来找车的时间并不多,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天上下班要开五个小时,住得近的同事跟我讲,他如果晚上九十点钟回到小区的话,在小区里找停车位得转30分钟。如果我们用机器来实现这个东西,给人们时间的节约、效率的提升、感知上的满足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用技术的手段,推动技术产业、推动交通、推动各行各业向智能化发展,提升人们的满足感。”李彦宏说。
华为公司董事长 梁华
给机器智能以解决问题
今年3月接任华为公司董事长的梁华发表了题为《给机器以智能,给服务以平台》的演讲。他表示,解决新问题需要给机器赋予新的引擎,给机器以智能。
他表示,新的问题需要新的解决思路,单纯依靠给生产以机器难以解决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给机器赋予新的引擎,给机器以智能,让机器拥有客户的语言、视觉、逻辑分析、数据处理,包括运动分析等能力,通过智能服务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特别是服务领域的潜能。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潜力区
“中国过去三年最大的300项人工智能投资,其中对于制造业相关的人工智能投入不到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恰恰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最具潜力的区域。”李强以汽车工业为例谈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有个性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汽车,但是流水线生产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到了极限,所以必须通过延长交货时间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思爱普和奥迪合作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未来工厂,几乎所有的科技,无论是机器人、可穿戴的盔甲、无人的小车以及虚拟或者增加现实都得到了应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思爱普把传统的流水线变成了各自独立的工作岛,然后实现智能化的模块生产。“这一切如此复杂的零部件供应路线、生产工艺的组合,生产不同车间的需求在背后都是由人工智能在进行调动。”李强说,思爱普在生产效率提升的情况下,既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加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够缩短交货的时间,甚至控制交货的成本,人工智能作为幕后的调动起了决定作用。

量子力学催生了智能技术
“为了进一步检验相对论,人类发展了非常精明的量子原子钟,利用它和相对论结合,给今天的导航奠定了基础。”潘建伟认为,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计算能力和网络感知能力,某种意义上量子力学不仅催生了它的诞生,本质上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基础。有位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量子力学,人类马上就退回到了18世纪。
他表示,在未来希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能够构建有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网络。与此同时,希望在5~10年实现数百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对特定的问题计算能力超过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综合的100万倍,可以为未来人工智能、各种大数据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方向。